新市场小学家长智慧课堂

2021-01-31

【新市场小学家长智慧课堂】

拥抱家中的小刺猬

131

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已慢慢长大,有时仿佛换了个人: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;问他两句就火冒三丈;要么爱搭不理,要么剑拔弩张……说不得碰不得,俨然是一只生人勿近的大刺猬。眼看那个“妈妈长妈妈短”的小可爱变成这般模样,很多家长都会手足无措。

看来,学会如何去拥抱一只“刺猬”,和孩子自然、有爱地相处,或许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。

一、这三种父母,容易把孩子养成仇人

不懂尊重的父母,把孩子推向深渊

现在的孩子独立和自我意识增强,为了表现非凡,常会有冲动、敏感、易怒等特质。但叛逆不是成长的标配,孩子变得难以相处,也许是父母出了问题。

《超级育儿师》里,有个叫李卓卿的女孩被父母投诉叛逆难管。可仔细一看,发现妈妈的教育方式实在令人窒息:孩子想放松一下,妈妈开始讲大道理;妈妈掩面哭泣,孩子淡定地说:“你不是有三件套吗?离家出走、跳楼、离婚。”

妈妈又翻出保证书,当众念起来,孩子抢夺、推搡、动手打妈妈;妈妈继续找卷子,孩子彻底被激怒,开始疯狂撕书,扔东西……

不由叹息,每个叛逆的孩子身后,都藏着一个叛逆的家长。几个回合里,妈妈用各种方式步步紧逼,一次次触动孩子的逆鳞。妈妈却完全忽视孩子的困惑和需求,她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,或给予指点和帮助,只是要求她好好学习。

青春期的孩子,就像夜行的刺猬,躲在自己的围墙里,窥视父母的一举一动。当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,就自动隔断和外界的关联,一有风吹草动,就竖起全身的刺来攻击。

爱本没有错,错的是不懂尊重的爱。这样的爱,极易诱发孩子的叛逆和报复心理,使亲子关系遭到破坏。一个心里带着父母给的伤的孩子,又怎会反过来爱父母呢?

笛卡尔曾说,尊重别人,才能让人尊敬。尊重,是培养孩子长成参天大树的必备养分,是孩子生命中那抹不可或缺的阳光。

2.过高期待的父母,让孩子想逃离

曾看到一个新闻,9岁女孩小艺,患上了儿童情绪障碍症,它包括焦虑、恐怖、抑郁、神经衰弱等症状。而这样的心理疾病,竟然是因为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,内心承受的压力太大造成的。

小小的年纪,为了达到父母的期待,拼命学习,希望用好成绩,来报答父母对她的付出。但父母的期望,也让小艺变得争强好胜,自尊心很强。假如有什么事达不到父母的要求,就会很自责,认为自己没用。

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。可用力过猛,就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。精神科主治医生张瑾说:“儿童和青少年患有精神情绪障碍的比例逐渐增高,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压力过大造成的。”

成年人面对过大的压力,都会喘不过气来,何况是孩子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,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,而不是一味地催促着他们“快点走”。

3.贬低式教育让孩子性格异常

对于长期遭受冷漠氛围影响的孩子来说,更容易缺乏安全感。从小就遭受到家长打压的孩子,根本不敢去抗拒父母的安排。长期遭受家长的训斥,内心也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模式:自己犯错-接受打骂-依旧犯错-爸妈生气!

父母的初衷可能是好的,避免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,只是选择的方法并不合适。这样教出来的孩子,他们会在以后面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时,以同样暴躁的状态去面对,甚至在解决问题时,以暴力手段解决。

二、面对孩子的攻击性,家长可以这样做

1.让孩子表达

在攻击性不会对孩子或者他人的人身造成伤害的前提下,不要遏制孩子的攻击性。

因为,一旦遏制孩子攻击性的表达,孩子的攻击性很可能会由指向外界转为指向自身。

比较轻的结果,比如,有的孩子有啃咬自己指甲的行为;比较重的,比如,孩子会自闭、抑郁。任何一个放弃表达自己的人,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努力表达后彻骨的绝望。

2.积极共情,看到和接纳孩子的攻击性

无论我们是否能理解孩子有攻击性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,第一步,我们都要先接纳孩子。而不是给孩子贴上一个“坏孩子”“不听话”或者“不懂事”的标签。

有个孩子三岁时,妈妈生了弟弟,因为妈妈一个人照顾不来两个孩子,于是,就把三岁的他放到了爷爷奶奶家,并且在爷爷奶奶家附近上幼儿园。六岁时,当他需要上小学了,这时的弟弟也上幼儿园了,爸爸妈妈才把他接回到自己身边。

他回忆说,记得刚回家的时候,脾气很差,经常乱发脾气,还爱摔东西。爸爸妈妈开始的时候,似乎还理解他,也觉得他这么多年不在身边,有些内疚,还肯哄他,后来逐渐就失去了耐心。当他再发脾气,爸爸妈妈就用一副“孺子不可教也”的眼光看他,充满了“嫌弃”,觉得: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?

很多在孩子小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和孩子暂时分离的父母,在接回孩子后,似乎希望孩子能马上出现“奔向父母怀抱”这样的温馨场面,可事实上其实不会。一般来说,重聚之后,孩子会先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,如果这个时候,父母肯拿出足够的耐心,接住了孩子的攻击性,接下来才会出现父母想象中“温馨”的画面。

在《银河补习班》这部影片中,儿子在见不到父亲的那些年里,非常想念自己的父亲。但是,就在时隔多年、终于见到父亲的一刹那,并没有“跑过去拥抱父亲”,而是:先是当没看见,然后是不说话、生闷气,接下来,是对父亲的拳打脚踢……当父亲抗住了所有这一切,最后,才是父子俩“抱头痛哭”。

(强烈建议家有男孩子的家庭,看看《银河补习班》这部影片)

3.尝试看到攻击性背后的需求

在共情和接纳之后,再尝试看孩子攻击性背后,到底在表达什么。我们可以去了解孩子这次冲突的细节和全过程,以及和发生冲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:

也许,孩子表达攻击性,只是在尝试建立关系;孩子因为同桌用了他的橡皮而不依不饶,也许,孩子在尝试建立界限;孩子各方面都很好,就是不能接受批评,那么,孩子的攻击性是不是算是一种“抗议”呢?对自己各方面都“很听话”的“补偿”?或者,在抗议父母的高压管理?都可以尝试去探索。

4.引导孩子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

攻击性之所以会被破坏性表达的一个原因,是孩子的言语化能力不够,以及社交技能的欠缺。

所以,引导孩子去表达,非常重要。此外,有效地将攻击性中潜藏的活力进行正确的引导,也很重要。比如,可以将这部分活力转化为孩子对某件事情的兴趣,转变为孩子的创造力等。

总之,孩子的“暴脾气”并非洪水猛兽。如果你正在面对这个情况,在这个局面里,重要的,不是孩子的脾气到底有多差,孩子的暴脾气,真正考验的是父母。父母的反应,对孩子是否能成功度过这一阶段,至关重要。

世界上有两种力量,一种如璀璨烟花,一种如流深静水。

父母的爱就如这流深静水。唯有不停歇地守护和滋润,才能让小刺猬卸下心防,变得柔软、温顺。

为人父母,多一些倾听,少一些批判;

    多一些尊重,少一些偏见;

    多一些自由,少一些管控。

    和孩子做朋友,说出迷茫和困惑,让自己成为孩子最值得依赖的人。就算面对一只“刺猬”,父母毫不迟疑拥抱的身影,亦是孩子今生最好的笃定。



分享